今年,多家老牌美元基金管理機構宣布“獨立”。
9月22日,紀源資本宣布,即日起正式獨立運營,不再使用已沿用18年的“GGV”這一英文品牌。與此同時,紀源資本此前的母公司GGV也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聲明稱,GGV分拆為美國和亞洲兩個機構,預計將于2024年第一季度末完成獨立。
無獨有偶,此前紅杉資本宣布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的獨立拆分,獨立后的紅杉中國將繼續使用“紅杉”中文品牌名和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隨后不久,藍馳創投也宣布將其英文品牌改成“Lanchi Ventures”,不再與硅谷風險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
為何這些在中國獨立運營多年的頂級老牌美元基金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美元基金”)今年紛紛“獨立”?獨立后將對其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業內人士指出,頂級美元基金紛紛宣布獨立,折射出美元基金當前在中國的發展處境,也向外界透露出堅持深耕中國的底氣和信心。
將獨立運營管理人民幣基金
紀源資本的獨立早已有跡可循。記者查看其官方公眾號發現,紀源資本曾在9月19日將“GGV紀源資本”認證為“紀源資本”。
根據GGV的聲明,分拆之后,GGV的美國機構將主要在北美、拉丁美洲、以色列、歐洲和印度/美國跨境進行投資,辦公室位于硅谷和紐約;亞洲機構將主要在中國、東南亞和南亞進行投資,總部設在新加坡,由李宏瑋和符績勛繼續負責;人民幣基金將繼續由紀源資本進行獨立管理,由合伙人徐炳東負責。即日起,紀源資本將啟用www.jiyuancap.com作為官網網址,團隊的郵箱也將對應變更。原微信公眾號“GGV紀源資本”更名為“紀源資本”。
公開資料顯示,GGV于2000年成立于新加坡,2005年在中國上海設立辦事處,并于2018年起使用“紀源資本”品牌獨立募集人民幣基金。根據官方公眾號在2022年7月發布的內容,“在項目的退出中,紀源資本也保持著良好的成績,過往22年在華投資項目IRR(內部收益率)超過50%?!苯刂?022年,紀源資本累計資產管理規模已經達到92億美元(約合600億元人民幣)。
入華18年,紀源資本一直關注環境科技、企業應用軟件、工業科技、醫療科技和消費科技五大領域的創業公司,被投企業中包括阿里巴巴、小紅書、滿幫、小鵬汽車等多家獨角獸公司。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有20多家人民幣機構向紀源資本投資,LP包括地方政府引導基金、險資、公募基金、市場化的FOF等。
美元基金“獨立”背后的四大共性
紀源資本之前,已有兩家頂級美元基金先后宣布“獨立”。
今年6月6日,紅杉資本宣布在2024年3月31日前實現全球三大市場(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各自完全獨立,并采用不同品牌運營。獨立后,紅杉美歐將繼續使用“Sequoia Capital”的品牌名,紅杉中國將繼續使用“紅杉”中文品牌名和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而紅杉印度/東南亞將啟用新品牌名“Peak XV Partners”。此外,9月13日,藍馳創投的英文品牌將變更為“Lanchi Ventures”,不再與硅谷風險投資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
不難發現,上述“自立門戶”的美元基金機構有四大共性:
一是,在中國獨立開展業務已有多年。比如GGV雖然在上海、北京、新加坡、硅谷、舊金山等都有辦公室,但中國卻是最重要的市場,超過50%的資金投向了中國。而2005年進入中國的藍馳創投,從募資到投資到中后臺團隊,都已經獨立在中國運營多年。紅杉中國長期以來也都是獨立運營的狀態。
二是,從管理團隊和人才建設來看,這些機構在中國的這些年都已經培養了自己的募資、投資等方面的人才隊伍。
三是,這些機構都已經有了管理人民幣基金的經驗。
四是,這些機構對中國的退出市場已經非常熟悉。
“這其中,有獨立的人民幣募資經驗,以及獨立的LP資源,是這些機構能獨立出來的最重要的支撐點?!比A威國際產業研究院院長桑琳對記者表示,雖然這些機構都是在今年才正式與母品牌切割,但實際上這些年他們早已醞釀。都在今年切割,既是內部條件已經成熟,也是外部環境變化加速了這一進程。
外部環境是最重要的“導火索”?!斑@些美元基金加速與母品牌切割,與這兩年中美科技和貿易摩擦息息相關,尤其是在LP端,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美元LP的投資意愿正在大幅降低?!盠P智庫創始人國立波對記者表示,無論是美國嚴查美元機構投資中國科技企業,還是美國當前的上市退出環境,都不太利于在中國的美元基金開展投資業務。
據記者了解,如今部分大型美元基金已經開展一些非美國本土LP的募資,比如向中東主權基金、歐洲、新加坡、東南亞等地LP募資,而幾乎所有美元基金都在努力嘗試募集人民幣。
“本土化”成美元基金“必修課”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美元基金絕對是市場當之無愧的主角,頭頂知名品牌光環、手握充沛資金、屢屢斬獲當時幾乎所有的獨角獸項目,憑借這些項目,包括紅杉資本、紀源資本在內的美元基金都頻頻獲得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
“當在本土一級市場還不太成熟和活躍的時候,美元基金確實有很好的品牌和募資優勢,而且那個時候作為新興市場的中國大陸,確實有很多市場機會適合他們去探索,當時這些基金在中國的主體和母品牌在決策和利益上基本是一致的,不會有太多矛盾,是個共贏的階段?!鄙A辗治龅?。
但是,隨著中國產業發展的變遷,加上中美之間的科技博弈,這一切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國之間的博弈無需贅言,在桑琳看來,在中國的美元基金與自己的母品牌之間存在的矛盾,客觀上來說,還是基金管理本應隨著外部環境來做調整,從而適應本土經濟和競爭環境。
她表示,如今除了醫療賽道比較重合之外,這幾年中美兩地VC的投資賽道已經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無論從投資賽道、退出環境來看,這些基金的母品牌都已經不了解中國情況了,他們也更無法參與決策,所以不理解會越來越多。由此來看,二者切割是大勢所趨。
與普通跨國公司不同的是,投資行業本身在不同地區的項目來源、投資決策、退出等方面都更具獨立性,正如紅杉中國所說,“一些后臺職能集中化管理已不再有優勢,而變成了制約各區域發展的障礙?!?/p>
“本土化”無疑是當前在中國的所有美元基金的一門“必修課”。正如紀源資本表示,獨立運營后將更加專注中國的本地化投資,也將擁有更為敏捷的決策過程。未來將會以新的形象繼續深耕中國科技行業,推動助力創新創業。藍馳創投也特別聲明“深耕中國”和“面向全球”,正試圖構建本土生態方式,來關注更多引領時代創新的機會。紅杉中國也表示,建立本地投資團隊、聚焦服務本地創業者、優先滿足本地化需求,是紅杉在全球不同區域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因此采取了本土化獨立策略。
在國立波看來,脫離了母品牌之后,或許這些基金在募集美元方面會失去以往的優勢。但本土市場的變化有目共睹,國內投資的重心已向硬科技、“卡脖子”領域的核心技術轉移,全面注冊制實施等,都給人民幣基金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頭部的美元基金的募資、投資等方面也早已轉向,比如2016年前后,藍馳創投關注到了新能源、機器人、智能硬件等產業的潛力;2018年左右,硬科技已經成為藍馳創投的重要主題。紅杉、經緯等美元基金也早已成功募集并運作了人民幣基金。
在紅杉中國、紀源資本這些行業老大的引領下,未來是否有更多美元基金宣布獨立?對此,桑琳認為,是否獨立并非取決于是否美元基金,而更多由背后的LP結構和投資方向決定?!叭绻澈蟮腖P給基金的壓力不大,也不必做切割;像醫療賽道的垂直投資機構,考慮到這個領域的許多優質項目都在美國,有些企業在美國和中國都有研發團隊,也不會做切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