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達
繼率先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后,廣州又成為首個放松住房限購政策的一線城市。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基于當前廣州樓市狀況做出的政策調整,是符合預期和邏輯的。那么,其他一線城市是否有必要跟進呢?
當前房地產政策調整的主要邏輯在于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央政治局會議正是基于這種新形勢的判斷,才提出要“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過去在市場過熱階段陸續出臺的限制性政策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市場形勢,有必要進行調整優化。所以,可以觀察到,近期南京、武漢等熱點二線城市紛紛全面取消了限購政策。
從機構的數據來看,廣州庫存壓力較大,新房成交自4月份以來已連續4個月持續下滑,9月前兩周成交面積環比增加2.4%,在執行“認房不認貸”政策后成交未出現明顯增長。而近期二手房掛牌量快速上升,交易周期明顯拉長,價格明顯下跌,也導致預期開始悲觀。北京由于此前政策最嚴,所以執行“認房不認貸”政策后效果最明顯,新政后首周,二手房成交量超過之前半個月的量,新房成交量已經超過之前一個月的量。但隨后幾周逐漸減少,目前成交量基本接近新政前。北京近期還取消了學區房限價政策??梢?,供求規律在一線城市同樣起作用,放松限購都可以納入政策工具箱。
從調整路徑來看,一線城市限購政策的調整應該是漸進式的,而不是“一刀切”。廣州此次是調整了限購區域范圍,保留核心區域限購,非核心區則取消限購。其他一線城市可行的調整路徑可以考慮因區施策,“一區一策”,比如先從郊區開始,或者對特定區域、特定人群定向放松限購,進行邊際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限購政策調整,并不是為了助長房地產炒作,最終目的是取消一切不利于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購房政策,從而促進此前受限制性政策抑制的剛性和改善性住房潛在需求的釋放,讓房地產市場恢復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