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上半年經營情況官方解析來了!
券商中國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近日,中證協向券商等發送了《證券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經營情況分析》。數據顯示,上半年全行業實現營收2245.07億元,同比增長9.03%;實現凈利潤850.50億元,同比增4.75%。
業務結構中,自營業務為唯一正增長業務,且超越經紀業務,成券商第一大收入來源。資管方面,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行業資管子公司21家,已有13家證券公司或資產管理子公司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管理公募基金(含大集合)業務規模超6400億元。
數據顯示,行業凈傭金率一路下滑,已由2015年的萬分之5.8下滑到2023年上半年的萬分之2.67。
自營成第一大收入來源
2023年上半年,上證綜指上漲3.65%,深證成指上漲0.10%,中債總財富指數上漲0.99%;滬深股票日均成交額達到9426.77億元,同比下降3.35%。
中證協數據顯示,從業務收入上看,證券公司自營業務大幅增長拉動行業業績回升。2023年上半年,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245.07億元,凈利潤850.50億元;年化凈資產收益率為6.02%,同比微降0.17個百分點。其中,自營業務為唯一正增長業務,實現業務收入748.17億元,受上期低基數影響同比大幅增加74.08%。受市場交易額及傭金率雙重下降影響,行業實現經紀業務收入593.75億元,同比下降10.09%。
從業務結構上看,自營業務超越經紀業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2023年上半年,自營業務、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分別占營業收入比例33.32%、26.44%、12.57%、4.88%。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證券行業總資產為11.65萬億元,凈資產為2.86萬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加5.28%、2.73%,資本實力持續增強。2023年上半年末平均杠桿率為3.39,與上年末基本持平。
已有13家券商或資管子持有公募牌照
中證協表示,上半年券商財富管理客戶基礎不斷夯實。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證券行業服務客戶開設A股資金賬戶數3.46億個,同比增加8.98%。證券行業管理客戶托管證券、資金余額合計73.59萬億元,同比增加4.73%。機構投資者A股持股市值占比60.15%,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代理銷售能力持續提升。2023年上半年,證券公司實現代理銷售金融產品凈收入70.72億元,同比下降8.55%,占經紀業務收入11.91%,占比保持穩定。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其中51家為證券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證券公司代理銷售“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焙汀胺秦泿攀袌龉蓟鸨S幸幠!狈謩e為13160億元、15308億元,同比增長6.15%、8.13%,占比分別為23.49%、18.01%,較2022年上半年提升3.93個百分點、1.70個百分點,證券行業在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領域的市占率持續提升。
資產管理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證券行業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9.16萬億元,同比下降12.63%。其中,單一資管規模3.61萬億元,同比下降14.36%,規模占比39.37%,同比下降0.79個百分點,資管業務結構持續調整。同時,證券公司通過增持公募基金公司股權、新設資管子公司、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資格等方式布局公募基金業務。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行業資管子公司21家,已有13家證券公司或資產管理子公司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管理公募基金(含大集合)業務規模超6400億元。
自營業務對盈利影響較大
2023年上半年,受市場上漲等因素影響,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有所提升。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行業融資融券業務余額1.62萬億元,與上年末相比增加3.11%。其中,融出資金1.53萬億元,融出證券930.50億元,分別較上年末變動3.51%、-3.02%。融資融券業務維持擔保比例202.64%,較上年末微降2.59個百分點。
證券行業持續加強高風險業務領域風險管理,壓縮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股票質押業務表內規模2035.36億元,較上年末降低4.18%;維持擔保比例306.22%,較上年末增加13.68個百分點,化解風險取得實質進展。
2023年上半年,證券市場權益類指數、債券指數同步上漲,證券公司自營業務經營效益明顯改善。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證券行業自營業務規模5.94萬億元,與上年末相比增加9.56%。其中,股票投資5389.89億元,公募基金投資7078.55億元,債券投資3.92萬億元,占比分別為9.07%、11.91%、65.99%,占比分別較上年末變動0.98、-0.32、-1.56個百分點,結構基本保持穩定。
中證協表示,從近幾年證券行業業績變化趨勢來看,自營業務收入穩定性及持續性對證券公司盈利與否影響較大。以一二級交易商為代表的證券公司,自營業務進一步探索去方向化策略,表現相對穩健。經統計,一級交易商2022年全年、2023年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同比變動-47.76%、21.54%,與行業整體-55.94%、74.08%相比波動性稍小。權益中性策略運用場外衍生品實施對沖,市場風險敞口相對縮小。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市場場外期權與收益互換期末存量合計2.1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34%。
證券業對外開放穩步推進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穩蹄疾,證券行業發揮內外聯動的樞紐作用,“引進來”與“走出去”齊頭并進。
一是通過“引進來”為證券行業引入發展活力。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行業共有17家外資參控股證券公司,其中外資控股9家(外資獨資2家)。2023年上半年,外資證券公司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占行業整體5.60%、6.56%、7.15%、5.50%。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外資持有A股市值達到2.52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3.54%。
二是通過“走出去”提高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證券行業在走出去中持續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有力支持境內企業利用境外市場融資發展。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證券公司共15家,獲準設立的境外子公司共36家(香港35家)。內地企業市值占港股總市值約76.6%,成交金額占整體股份成交金額約87.1%。
2023年上半年,證券公司代理客戶港股通交易金額3.82萬億港元,通過香港子公司積極服務滬深股通交易金額12.47萬億元人民幣。通過香港子公司服務企業在中國香港市場IPO融資166.02億港元,占全市場的92.98%;服務5家A股上市公司在瑞士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并上市全球存托憑證(GDR),促進了市場的活躍和發展。
三是跨境業務合作深化,業務整體發展穩健。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獲準開展跨境業務的證券公司共10家,獲準開展結售匯業務的證券公司共7家??缇硺I務存續規模9026.79億元,同比增加52%,其中跨境自營投資業務月均持倉規模超1500億元,跨境場外衍生品業務月均持倉規模超6000億元。債券“南向通”業務整體穩中有降,月均存續規模195.98億元。結售匯業務增幅明顯,月均交易量超1500億美元,跨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