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有風有浪屬于正常,長風破浪定會有時,中國的發展帶給世界的不是風險而是合作的新機遇?!?月23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寧吉喆在2023外灘金融峰會上如是說。
從數據來看,寧吉喆表示,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恢復速度仍然處于領先地位。盡管中國經濟運行也面臨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困難、風險隱患較多等挑戰,但同時應當看到,中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前景可期,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
一是居民消費空間廣,對住房、看病、求學、養老、育幼等需求很大,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空間廣闊;
二是中國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缺口多,隨著消費需求升級加速,優質供給不足的矛盾凸顯,未來增長潛力大;
三是中國創新發展的動能在,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近年來中國在科研體制改革探索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經驗,同時在激發人力資本創新活力方面仍有很大潛力可挖;
四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在路上,有效市場及有為政府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到位,包括研發創新、居民購房購車等仍然面臨不少行政管制,仍有很大潛力;
五是中國對外開放市場廣闊,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面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新形勢,中國始終堅持‘走改革路、吃開放飯’。我們將以14億多人的勤勞智慧推進改革創新,引領中國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我們將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姿態,不斷深入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持續全面融入全球大市場;我們將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動力,推動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全球發展?!睂幖獑凑f道。
*以下為寧吉喆主題演講原文摘要:
下面我就中國經濟前景可期講幾點看法。
一、居民消費空間廣、潛力大
今年7月,中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
今年1-8月,中國以接觸型、聚集型消費為代表的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4%,但住房、裝修、家電等大宗消費不及預期。同時要看到,中國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2.64億60歲以上老年人,他們對住房、看病、求學、養老、育幼等需求很大,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空間廣闊。釋放這一龐大需求,要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重點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消除居民“不敢消費”的后顧之憂。
中國還有約3億農村轉移人口需要融入城市生活。他們不僅是潛在的中等收入群體,也是擴大消費的重要力量,而且這一群體進城落戶購房購車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滿足這一群體的住房、就業、醫療、子女教育等需求,能夠釋放巨大的消費潛能。
二、中國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缺口多、潛力大
目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消費需求升級加速,優質供給不足的矛盾凸顯出來。
舉例來說,在城市地下綜合管網建設、建筑節能低碳改造、產業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等領域,中國有較多的潛力空間以及歷史欠賬,是今后必須要做的事情,亟需加大投資,補短板強弱項,其資金來源可以通過發行專項債、長期債等多渠道解決。同時,理順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價格機制,實行“受益者付費"等市場化辦法,既利于擴大投資需求,也利于化解地方債務。
又如,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對健康更為關注,中國在藥品尤其創新藥品供給方面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鼓勵企業加大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發投入、產業投資,既能發展壯大生物醫藥產業,也能推動健康消費促進經濟循環。
三、中國創新發展的動能在、潛力大
中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中國在科研體制改革上進行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經驗。
同時,在激發人力資本創新活力方面仍有很大潛力可挖。我們看到,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一個顯著優勢。目前,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經達到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4年,近五年畢業的大學生4000多萬人,這些高素質人員的聰明才智亟待發揮,人才紅利、工程師紅利急需釋放。
為此,需拆除那些阻礙創新的藩籬。比如,一些新的產業新的業態仍然受到限制、創新的生態環境還不完善、發明創造歸屬和權益分配改革仍不到位、知識產權保護在一些方面也還不落實,這樣才能方便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員投入創業創新創造。這必將大幅提高各行業的生產率,有利于把中國打造成科技創新的"夢工廠"和"試驗田",既可以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動力支撐,也可以為推動全球經濟恢復繁榮培育新的增長引擎。
四、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在路上、潛力大
中共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目前,有效市場及有為政府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到位,包括研發創新、居民購房購車等仍然面臨不少行政管制。
舉例來說,一些現行醫藥定價制度對創新藥的發展并不友好,反而對研發創新產生制約。因為受用藥目錄用藥數量的限制,許多醫院不愿采購使用新藥,自然難以形成必要的有效消費,這也不利于維護人民的生命健康。
此外,在許多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戶籍人口及常住人口對住房、汽車的剛需和改善性需求普遍存在,但由于各種行政限制措施,使得人民群眾對大宗消費的正常需求難以實現。
近期,中國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釋放出繼續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明確信號。這些改革舉措有利于進一步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減少制約創新、妨礙消費的行政管制措施,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
五、中國對外開放市場闊、潛力大
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國14億多人口,而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超大規模市場,是全球要素資源發揮作用的藍海。三年疫情使國際人員交往受到較大影響,脫鉤斷鏈行為也制約了一些對外經濟活動。但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的政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近期,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指出,要擴大市場準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保障體系。中國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指出,要擴大電信、金融、生物醫藥等領域服務業的開放。這些都彰顯了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和意志。有助于留住外企繼續深耕中國,有助于吸引留住外籍人士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同舟共濟、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