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Mate60Pro首發,成為全球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智能手機,用戶可在無地面網絡信號的情況下撥打和接聽衛星電話,衛星通信依托我國天通一號衛星系統實現,Mate60Pro實現手機直連衛星突破反映衛星通信C端應用場景逐步趨于成熟,將進一步打開衛星互聯網產業空間。
Mate60 Pro衛星通話功能基于中國電信天通衛星服務資料來源:華為終端官網
衛星通信系統如何構成?
衛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來轉發無線電波,從而實現多個地球站、航天器、空間站之間的單向或雙向通信。
衛星通信系統的核心是衛星空間段,主要包括空間軌道中運行的通信衛星,以及對衛星進行跟蹤、遙測及指令的地面測控和監測系統。衛星地面段以用戶主站為主體,包括用戶終端、用戶終端與用戶主站連接的“陸地鏈路”以及用戶主站與“陸地鏈路”相匹配的接口。
典型衛星通信系統示意圖及組成、衛星通信組網方式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未來智庫、艾瑞咨詢
衛星互聯網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構建太空高速通信網絡為目標,通過采用低軌通信衛星組網方式,實現全覆蓋通信,消除現有地面互聯網的覆蓋盲點,滿足偏遠地區以及空中、海上通信盲區的聯網需求,典型模式包括SpaceX的星鏈(Starlink)等。
另一種是基于通信、導航、遙感等技術提供衛星網絡解決方案,賦能各行業創新發展,其中衛星作為基礎設施,可實現太空移動鐵塔的功能,同時伴隨技術創新可實現各種載荷和傳感器的配備,形成太空分布式計算平臺。按照軌道高度,衛星主要分為低軌、中軌、高軌三類,一般將位于地球表面300-2000公里的范圍稱為低軌道。
衛星軌道分類資料來源:賽迪顧問《“新基建”之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白皮書下載》
低軌衛星或成爭奪焦點
低軌衛星由于軌道低,具備傳輸延時小、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應用場景豐富、制造成本低等優點,且可通過增加衛星數量提高系統容量,因而非常適合應用于衛星互聯網。
加上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對烏克蘭地面網絡通信系統進行了摧毀,但Space X公司很快為烏克蘭開通了Star link星鏈網絡服務,幫助烏克蘭指揮戰場上的無人機對俄軍坦克裝甲地面部隊實施偵察和打擊。因此,構建基于國家安全的衛星組網通信系統有重大戰略意義。
并且,我國中高軌道衛星數量較少,僅為美國一半,且以遙感衛星為主,整體衛星數量僅為美國的13.01%,無法滿足國家安全及民用通信的需要,因此,國家將目標轉向更易部署的近地軌道,但近地軌道空間和頻道資源有限且不可再生,預計到2029年,地球近地軌道將部署約57000顆低軌衛星,可用空間將所剩無幾。
早從2015年開始,各國就發現低軌衛星互聯網在未來的戰略意義,并先后提出了近30個星座計劃。當前,“星鏈(Star link)”、“一網”(One web)已經投入商用,“Light speed”、“柯伊伯”(Kuiper)等星座正在建設規劃中。Space X通過密集發射的方式實現快速組網,截至2022年12月已部署3666顆衛星,并在多達個45國家和地區布局,為超過100萬個用戶提供通信服務?!耙痪W”衛星于2022年9月在南非試行服務。
據中國信通院2021年6月發布的《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估算,地球近地軌道共可容納約10萬顆衛星。根據《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建議》統計,截至2022年4月10日,全球申請低軌衛星數量已達到74353顆,美國申請低軌衛星50626顆,中國申請數量14220顆,美國申報數量是我國的3.6倍;預計后續低軌道衛星將進入密集發射期,同時對部署低軌道衛星的爭奪將愈發激烈。按照ITU規定,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需在2027年11月前發射已申請的12922顆衛星,否則需對申請的衛星數量進行相應調減。
因此,低軌衛星爭奪早已打響。
成本優化、技術突破 加速推進衛星通信
首先是軍轉民趨勢明顯,單星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衛星通信軍事應用前景與市場廣闊,前期我國衛星制造與發射主要由軍工國有企業承擔,近年來隨著政策引導及民用需求增多,衛星制造與發射也引入了更多民營力量,衛星市場從軍用主導向民用主導轉變。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一箭5星刷新了中國民營商業火箭發射交付紀錄,“力箭一號”的發射也標志著衛星民用邁入批量化生產、規?;\營、系列化發展的新階段。
目前,美國星鏈計劃單顆衛星成本約為50萬美元,我國銀河航天單顆衛星研制成本已降至千萬量級,是傳統同類產品的十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長光衛星研制中的第四代亞米級衛星,重量在20kg級,目標批量化單顆制造成本不超過400萬元。未來隨著民營企業工藝提升和規?;?,生產彈性進一步釋放,衛星單價有望降至百萬級。
與此同時,中國內首次運營商NR-NTN低軌衛星寬帶業務完成實驗室驗證。
2023年9月7日,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中興通訊、是德科技共同完成了NR-NTN低軌衛星實驗室驗證,通過終端仿真和信道仿真的實驗室環境來模擬衛星通信,支持手機衛星寬帶業務,在透明轉發模式下5MHz帶寬實驗室條件下,實測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別達到了600kbps和5.1Mbps,實現5G NR-NTN端到端數據連接。本次驗證的成功也標志著5G NR-NTN技術商業化部署進程正在提速。
而根據GSA官網9月5日發布的報告,截至2023年7月底,42個國家和地區的移動運營商和衛星供應商之間確定了70個公開宣布的合作伙伴關系。其中,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的48家移動運營商規劃了衛星通信服務,8個國家和地區的8家移動運營商目前正在評估、測試或試驗這些服務。另外,8個國家和地區的8家移動運營商已經推出商用衛星通信服務,在過去4個月里增加了一倍不止,衛星通信布局加速得到進一步驗證。
市場空間多大?
從全球衛星產業收入情況來看,據SIA統計,2021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規模增長4%至3860億美元。其中,商業衛星產業占全球航天經濟總量的72%,收入為2794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3%。
全球衛星產業收入情況(億美元)資料來源:SIA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市場規模不斷創新高,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2021年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為758億元,2015-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為8.7%,同時,華經產業研究院預計2022年中國衛星通信產業市場規模將接近800億元。
中國衛星通信產業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其中衛星互聯網規模預計保持增長態勢。據SIA統計,202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規模約為292.5億元,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升至446.92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11.2%,機構預測2030 年中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航天局、SpaceX、小火箭、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相關企業有哪些?
衛星通信產業鏈包括三大環節,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金屬材料、推進劑)、電子元器件(芯片、電源、板卡、天線)、加工設備及服務等;中游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以及衛星運營等;下游主要為衛星通信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衛星電視、衛星廣播、通信服務、航空航天等。根據Euroconsult、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衛星價值集中在應用端,占整個產業價值的84.6%。
衛星產業鏈全景圖 數據來源:未來宇航《2020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
上市企業中的中國衛星是衛星制造行業引領者,公司依托“小衛星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衛星及衛星應用裝備制造等方面擁有雄厚的研究開發實力,具有天地一體化設計、研制、集成和運營能力。
公司也是亞洲第二大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頻率軌道資源豐富。作為維護我國空間業務衛星頻率軌道資源權益“國家隊”,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15顆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衛星轉發器資源涵蓋C頻段、Ku頻段以及Ka頻段等,頻率資源應用地位明顯提高。
有源相控陣TR組件龍頭國博電子,其電子產品市場市占率國內領先,長期為 陸、海、空、天等各型裝備配備大量關鍵產品,確保了以有源相控陣 T/R 組件為代表的關鍵軍用元器件的國產化自主保障。在民用領域,公司主要 產品的性能指標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移動通信的基站中得到廣泛應用。
鋮昌科技是星載相控陣芯片核心供應商,主要向市場提供基于 GaN、GaAs 和硅基工藝的系列化產品以及 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產品涵蓋整個固態微波產品鏈,是國內少數能夠提供相控陣 T/R 芯片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產品已批量應用于 星載、地面、機載、車載相控陣雷達及衛星互聯網等領域,并逐步拓展至 5G 毫米波通信等領域。
國內衛星通信運營核心龍頭中國衛通,背靠航天科技集團,主營衛星空間 段運營服務,主要提供衛星廣播電視和通信業務,擁有工信部頒發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 許可證》以及 14 顆在軌衛星,是我國唯一擁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資源的基礎電 信運營企業。
盟升電子則自成立以來,就持續專注于衛星應用技術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及制造,是一家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研發、制造、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等系列產品。
這些企業有望在衛星通信產業加速推進時期,迎來一波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