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深市ETF的2023年5月數據揭曉,投資者情緒明顯回落之下,創業板ETF最受資金追捧,國開ETF成交金額翻超一倍......
創業板ETF最受資金追捧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末,滬深兩市已成立798只ETF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6971億元。相比上月末,ETF數目增加9只,規模上升100億元。
其中,根據深交所基金部數據,截至2023年5月末,深市ETF共306只,總市值4289.76億元,較上月末增長124.36億元,增幅2.99%,總份額4037.93億份。
表1:深交所不同類型ETF情況
在深市規模排名前十ETF中,多只ETF規模環比增長,涵蓋創業板ETF、芯片ETF、創業板50ETF、納指ETF、中證1000ETF。
其中,創業板ETF規模增長最大,環比增長62.95億元,增幅20.31%。
表2:深交所規模排名前十ETF(非貨幣)
近期,市場保持震蕩格局,一季度財報及各類宏觀數據不及預期,市場對于未來經濟預期有所擔憂,且持續出臺的高頻數據進一步驗證了市場的擔憂,因此市場較為過度地反映了悲觀的市場預期。從歷史數據來看,剔除金融板塊的影響后,市場整體已接近去年10月市場的底部區間。
在市場基本面呈現出持續回落特征之下,創業板則比較優勢明顯。2022年,創業板凈利潤同比增長達到12.8%,遠高于主板的-1.0%和科創板的3.0%。
再從2023年的一季度數據來看,創業板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依然突出,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7%,環比增速達到114%,充分體現了在疫后的第一個季度下盈利層面的快速修復優勢。
同時,業內一致認為,未來隨著新一輪盈利上行周期的開啟,創業板的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有望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投資價值突出。
因此,作為囊括創業板核心代表性公司的創業板指數基本面業績同樣領先。按照最新一期成份股,2022年創業板指數實現營業收入15480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1664億元,兩者相比2021年整體增速達到42.4%和31.7%,展現出明顯的優勢,反映出指數較強的盈利韌性和成長屬性。
而今年一季度,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歸母凈利潤增速均維持在20%的高增速水平,其中有19只成份股歸母凈利潤增速保持在50%以上,8家公司歸母凈利潤翻倍。
在較好的基本面指引下,指數展現出較強的投資價值。作為目前跟蹤創業板指數的最大的一只產品——創業板ETF,頻繁霸占深市ETF規模榜首位置,目前已連續三個月規模居首,截至5月底規模已達372.83億元,處于歷史高位。
深交所基金部在創業板系列報告中表示:投資者對創業板低位有共識,基于盈利質量支撐,估值性價比凸顯,抄底資金踴躍,創業板指數今年以來凈流入資金253億,為所有指數中流入最多。
另外,從單月凈申購份額來看,創業板ETF、創業板50ETF分別位列第一、第二,5月凈申購份額分別為37.42億份和22.92億份。
5月凈申購份額排名前十的ETF產品還有芯片ETF、人工智能ETF、游戲ETF、養殖ETF、半導體ETF、雙創50ETF、電池ETF、生物醫藥ETF。
表3:深交所凈申購份額排名前十ETF(非貨幣)
國開ETF成交金額翻超一倍
成交活躍度方面,2023年5月ETF日均成交額合計1052.09億元,較2023年4月下降13.71%。其中A股ETF日均成交額460.12億元,滬港深股票型ETF日均成交額106.07億元,海外股票型日均成交額36.72億元。
A股ETF中,日均成交額排名前三的分別為: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日均成交額分別為25.83億元、21.87億元和17.98億元。
根據深市基金數據,深市ETF2023年5月成交額4996.04億元,截至5月底年內累計成交額25333.20億元。
具體來看,深市ETF成交金額排名前十榜單中,博時基金管理的國開ETF成交金額居榜首,5月成交金額428.70億元,相較上月的209.10億元翻超一倍;創業板ETF在5月成交金額312.04億元環比增長9.50%;1000ETF成交金額195.63億元環比增長1.19%;游戲ETF成交金額168.68億元環比增長17.46%。
另外,國開債ETF、中證1000ETF、中概互聯ETF、中證1000指數ETF、芯片ETF和創業板50ETF分別以372.65億元、329.46億元、203.42億元、188.61億元、148.59億元和128.84億元的成交金額進入單月前十榜單。
表4:深交所成交金額排名前十ETF(非貨幣)
新上市ETF占半數
2023年5月,滬深兩市共有11只ETF成立,新產品成立帶來新增規模約100億元。
從募集規模來看,四只央企主題ETF募集規模均達到募集上限,合計募集80億元,占5月新產品募集資金總量近80%。另外5月還有30年期國債ETF、軟件服務ETF等多只產品成立。
聚焦深市ETF,2023年5月,西藏東財中證證券公司30ETF和嘉實納斯達克100ETF成立,募集規模分別為3.97億份和2.65億份。
當月共9只ETF上市,其中深市占5只,分別為鵬華國證石油天然氣ETF、西藏東財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ETF、國聯安中證消費50ETF、嘉實國證通信ETF、西藏東財中證證券公司30ETF,募集規模合計19.58億份;共有2只ETF發行,為嘉實納斯達克指數ETF、廣發電信ETF(原名廣發通信ETF基金)。
根據深交所基金部數據,截至2023年5月底,工銀瑞信基金、國泰基金、鵬華基金、匯添富基金和富國基金今年以來深市新發ETF規模居前,分別為24.01億元、14.58億元、14.21億元、13.82億元和13.77億元。
表5:今年以來深市新發ETF規模排名前五
當前,共有39家基金公司在深交所發行上市非貨幣ETF產品,13家基金公司管理深市ETF規模超過百億,6家管理規模超過200億,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位列前三甲,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810.31億元、677.92億元和445.36億元。
表6:基金管理人深市ETF規模排名(非貨幣)
下半年大概率延續結構化行情
整體來看,2023年以來,國內經濟在疫情后逐步復蘇,在大盤價值、AI、中特估三段行情催化下,前4個月A股市場投資者情緒保持較高水平,但多角度顯示投資者情緒在5月出現明顯回落。
其一,風險偏好指標年初以來持續提升,在4月達峰后迅速回落至歷史較低水平。
其二,A股日均成交額在今年前4個月逐月提升,分別為7873億元、8957億元、9276億元、11395億元,5月A股日均成交額已回落至9864億元。
其三,兩融交易額在2023年4月份單日最高接近1200億元,占A股成交額的比例接近10%,5月以來兩融交易熱度亦出現回落。
其四,期權市場隱含波動率反映投資者對標的資產的一致預期。(認購skew-認沽 skew)刻畫的投資者看漲情緒在2月份率先回落,5月處于較低水平。VIX指 標目前相對較低,且近期未隨歷史波動率反彈而上漲。
“隨著近期主題交易熱度逐漸退去,市場風險偏好回落,缺乏賺錢效應的環境下市場微觀增量資金流入有限,下半年大概率延續結構化行情?!敝行抛C券在研報中表示。
具體來看,行業層面,中信證券認為,在主題交易熱度退去和存量博弈特征明顯的市場環境中,重點關注投資者行為視角下具備業績優勢的行業。醫藥板塊當前的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均處于較低水平,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在A股業績觸底回升的背景下低估值醫藥板塊的業績具備相對優勢,增量資金持續流入醫藥行業,多類投資者視角均顯示醫藥已成為重要加倉方向。
風格層面,中信證券稱,大市值與價值類ETF相對占優。當前宏觀經濟整體復蘇趨勢放緩,各經濟部門間表現分化,指標顯示當前宏觀流動性進一步寬松的空間受限,大市值景氣度領先小市值,微觀市場環境顯示大市值和價值風格占優。當前時點風格配置推薦大市值與價值類ETF。
“從價值發掘視角來看,央企類ETF有望迎來價值重估,基金申贖和新產品發行帶來增量資金,關注分紅、科技、能源等屬性突出的優質央企ETF?!敝行抛C券進一步表示。